
来 源 | 基层医声公社
文 字 | 钱展礽 佘易鸿
前不久,有网友爆料称,四川某地“一个诊所给一中学老师输液,把人输死了”。
(相关资料图)
随后,经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卫健局工作人员回应证实,确有一名中学男教师在当地一家诊所输液时,发生事故不幸身亡。目前正在调查中,涉事诊所已经关门停业。
01
比调查结果先来的
是网友铺天盖地的“质问”
据涉事的诊所医生称,自己已经尽全力抢救,事发经过已经向相关部门做了陈述。“现在已经关门了,把这个事情处理了再说,实际情况,卫健局、派出所等均有记载。”他表示相信司法程序后,“能够给一个公平公正的处理”。
此次输液事故究竟什么原因,目前事件还在进一步处理中,不便定论。但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的年代,这一消息几乎在一瞬间就传遍了各个角落。网友的评论铺天盖地而来,其中大部分留言都是指向涉事诊所医生。
“输液输死了,是不是输了什么杂质,验一下液体问题。”
“也许是没做皮试,过敏走了!我在诊所输过液,就是过敏,差点没命。”
“我们这也有一个七十多的老太太,诊所输液没了!私了了,七十多万......”
从非医学专业人士角度来看,大部分人还是会下意识认为患者在诊疗过程中不幸身亡,一定是医务人员诊疗、用药中出了问题。但是,每个人的生命活动都是难以预料的过程,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死亡和明天谁先来。
拿输液来说,个中缘由较多且极为复杂,比如:患者是否就诊前身体机体已经出现疾病问题,输液过程中疾病突然加重;患者是否会在输液过程中,出现已有疾病基础上并发其它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疾病;患者在使用不需要皮试药物时,是否会发生药物过敏、药品不良反应,尤其是某些极为罕见的不良反应......
辨证来看,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突发意外不幸离世,既可能是患者疾病问题,也有可能是药物问题,当然也有可能是医护人员诊疗行为违反相关规定所致的问题。
但在没有任何确切信息的情况下,诊疗问题、药物问题、健康意外、慢性疾病突发等猜想大量刷屏,甚至有网友已经把事故责任全然定在了诊所医生身上,“鸡蛋在你手里破,你就得负责到底”。
在事情还未水落石出之前,网友们的重伤留言无形扮演了“软伤医”角色,难免让医患关系雪上加霜。
02
“软伤医”带来的三大危害
在各类“流言蜚语”之下,涉事诊所医生的“我已经尽力抢救了”被淹没在人海中。
一旦出现诊所(医疗机构)输液死亡事件,大家第一时间将问题往“输死人”的信息上靠,不仅可能给医护人员造成“软伤害”,还会影响到大众健康。
首先,这种不确切的信息容易带偏普通人的认识思维,或致一部分人不愿意相信医护人员、医疗机构,加剧医患矛盾。
其次,这类信息容易给青年医生带去心理阴影,特别是基层医护人员。目前,医疗行业壁垒明显,很多救治没有标准答案,甚至还有很多至今病因不明了的疾病,哪有准确的治疗方案和结果呢?多数青年医生收入与经验都不足,一入行就遇上这样一件事,可能就不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了。
曾有报道,国内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仅有3成左右最终成为医生,而大部分医学毕业生最终没有当医生。个中原因很多,但也不排除有上述可能。
最终影响到的还是大众健康,且不少人为之买单。
大家都要意识到,无论大病小病,只要治疗过程中就有直击死亡的风险,比如手术风险、药物风险、麻醉风险、突发并发症风险等,这是患者治病应当承担的风险。
理性看待疾病治疗问题,该是谁的责任谁就承担,才有利于整个医患关系的维护,让医生安心对待每一位病人,病人放心把自己交给医生。
03
静脉输液不良反应防范、急救措施
基层医生必看!
这起事件的发生,让输液安全问题再次得到重视。
从另一角度出发,在信息化如此发达的现在,群众的维权意识和监督作用也发挥到了最大价值。对于基层医生而言,每一次诊疗都暴露在眼睛之下,更要谨言慎行,按照规范执行,一旦出现事故,只是别人看的热闹, 但自己的职业生涯基本就是毁了。
以下以静脉输液不良反应为例,其防范措施、急救措施,希望基层医生们一定要熟练掌握:
一
静脉输液不良反应常见原因:
①患者个体差异、给药速度过快、给药剂量过大、药物浓度过高等;
②在药物配伍过程中,pH 值会发生改变,溶解度降低,微粒增加;
③部分药品工艺质量不合格,药液中含有杂质;
④给药途径不合理,导致有效成分成为致敏原;
⑤与患者自身的原发病相关。
二
静脉输液不良反应防范措施
1.重视皮试。在需要应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时,由于不同种类抗生素之间存在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,因此必须选择拟用药来进行过敏试验。皮试要做到“一人一针一管”,如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继续注射药物。如皮试结果为阳性则要及时将结果反馈给医生,提醒医生要更换药物治疗。
2.加强巡视。在输液前要告知患者不可随意调节给药速度,如有不适感时要立即联系护理人员。在输液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神志和精神状态,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不适感要及时进行处理。
3.严格执行无菌操作。静脉输液室定期应用紫外线等来对空气进行消毒。输液配置时要严格安装无菌操作要求来完成,输液器、注射器等均要在使用前认真检查是否有破损、是否在有效期内,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。
4.重视健康宣教。在穿刺成功后,要及时告知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,将药物不良反应症状、自我辨识方法、输液注意事项等印成宣传手册发放给患者。在给予患者头孢类药物注射前,要询问患者是否有饮酒史,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和停药 1 周内要严禁饮酒或者服用含有乙醇的饮料或补品等。对于采用刺激胃肠道的药物治疗的患者,要告知患者可适当吃些东西后再输液。
三
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急救措施
1.对于出现恶心、呕吐等胃肠道不适感的轻微不良反应患者,如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可通过适当减缓滴速来进行控制。
2.对于出现皮肤瘙痒、皮疹、胸闷、头晕、寒战等生命体征较为稳定的患者,要立即停止给药,给予其生理盐水静脉滴注,并联系上级医师进行处理。
3.对于出现呼吸困难、过敏性休克、突然昏厥、呕吐窒息的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,要立即停药并更换生理盐水和输液器,同时给予患者平卧、输氧、吸痰等处理,必要时还要给予患者心肺复苏,同时呼叫上级医院立即进行处理。
参考文献:
[1].浙江省丽水莲都区人民医院 李雪梅,静脉输液中药物不良反应的防范措施及急救处理[J],科学导报,2022(10)B02.
标签: